(转)机器学习-KNN

机器学习系列之 KNN

Posted by Cong Yu on May 15, 2019

KNN 概述

k-近邻(kNN, k-NearestNeighbor)算法是一种基本分类与回归方法,我们这里只讨论分类问题中的 k-近邻算法。

一句话总结:近朱者赤近墨者黑!

k 近邻算法的输入为实例的特征向量,对应于特征空间的点;输出为实例的类别,可以取多类。k 近邻算法假设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,其中的实例类别已定。分类时,对新的实例,根据其 k 个最近邻的训练实例的类别,通过多数表决等方式进行预测。因此,k近邻算法不具有显式的学习过程。

k 近邻算法实际上利用训练数据集对特征向量空间进行划分,并作为其分类的“模型”。 k值的选择、距离度量以及分类决策规则是k近邻算法的三个基本要素。

KNN 原理

KNN 工作原理

  1. 假设有一个带有标签的样本数据集(训练样本集),其中包含每条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。
  2. 输入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后,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。
    1. 计算新数据与样本数据集中每条数据的距离。
    2. 对求得的所有距离进行排序(从小到大,越小表示越相似)。
    3. 取前 k (k 一般小于等于 20 )个样本数据对应的分类标签。
  3. 求 k 个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标签作为新数据的分类。

KNN 通俗理解

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,对新的输入实例,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与该实例最邻近的 k 个实例,这 k 个实例的多数属于某个类,就把该输入实例分为这个类。

KNN 开发流程

收集数据:任何方法
准备数据:距离计算所需要的数值,最好是结构化的数据格式
分析数据:任何方法
训练算法:此步骤不适用于 k-近邻算法
测试算法:计算错误率
使用算法:输入样本数据和结构化的输出结果,然后运行 k-近邻算法判断输入数据分类属于哪个分类,最后对计算出的分类执行后续处理

KNN 算法特点

优点:精度高、对异常值不敏感、无数据输入假定
缺点:计算复杂度高、空间复杂度高
适用数据范围:数值型和标称型

KNN 三要素

K, K的取值

对查询点标签影响显著(效果拔群)。k值小的时候 近似误差小,估计误差大。 k值大 近似误差大,估计误差小。

如果选择较小的 k 值,就相当于用较小的邻域中的训练实例进行预测,“学习”的近似误差(approximation error)会减小,只有与输入实例较近的(相似的)训练实例才会对预测结果起作用。但缺点是“学习”的估计误差(estimation error)会增大,预测结果会对近邻的实例点非常敏感。如果邻近的实例点恰巧是噪声,预测就会出错。换句话说,k 值的减小就意味着整体模型变得复杂,容易发生过拟合。

如果选择较大的 k 值,就相当于用较大的邻域中的训练实例进行预测。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学习的估计误差。但缺点是学习的近似误差会增大。这时与输入实例较远的(不相似的)训练实例也会对预测起作用,使预测发生错误。 k 值的增大就意味着整体的模型变得简单。

太大太小都不太好,可以用交叉验证(cross validation)来选取适合的k值。

近似误差和估计误差,请看这里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60793482

距离度量 Metric/Distance Measure

距离度量 通常为 欧式距离(Euclidean distance),还可以是 Minkowski 距离 或者 曼哈顿距离。也可以是 地理空间中的一些距离公式。(更多细节可以参看 sklearn 中 valid_metric 部分)

分类决策 (decision rule)

分类决策 在 分类问题中 通常为通过少数服从多数 来选取票数最多的标签,在回归问题中通常为 K个最邻点的标签的平均值。


Reference